2025年9月25日下午,英国365集团公司东区八角楼报告厅座无虚席,一场聚焦能源领域前沿发展的学术盛宴在此拉开帷幕。中国科学院院士高德利受邀作了以“非常规能矿开发与定向钻采工程”为题的学术报告,为在场师生带来了关于能源开发技术创新与未来发展的深度分享。本次报告由宁院长主持,现场学术氛围浓厚,互动热烈。

报告伊始,宁院长首先对高德利院士进行了介绍,他提到,高德利院士长期深耕油气钻井工程与油气田开发工程领域,在定向钻井、非常规油气开发等关键技术突破上作出了卓越贡献,为我国能源行业的绿色转型与高效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宁院长表示,此次高德利院士的到访,将为师生们搭建起一个接触行业前沿、拓展学术视野的宝贵平台,期待通过院士的分享,激发更多关于资源能源领域技术与装备创新发展的思考。
随后,高德利院士正式开启报告,围绕能源资源开发现状、工厂化高效开发模式及非常规钻采技术创新三大核心板块展开深入阐述。

在能源资源开发现状部分,高院士首先梳理了全球能源消费与资源分布的基本格局并回顾了全球能源发展的三大时代:煤炭时代、石油时代,低碳能源时代,并强调逐步提升天然气等气态能源消费占比,是推动能源低碳转型的关键路径。同时,高院士分析了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意义。他介绍,常规油气资源具有“量小、质好、易开采”的特点,但随着开发进程推进,开采技术难度不断增大;而非常规油气资源则呈现“量大、质差、难开采”的特征,还包括天然气水合物等极差品质资源,需要更高成本与更先进技术支撑。不过,北美页岩革命的成功为全球非常规油气开发提供了重要借鉴,随着水平井成套技术突破,2000年以来全球页岩油气发展进入“快车道”,2022年全球页岩油气产量达11.27亿吨(油当量),占全球油气产量13.65%,美国更是凭借技术优势,于2017年、2020年先后成为天然气、原油净出口国,这充分证明了非常规能源开发的巨大潜力。
在工厂化高效开发模式板块,高德利院士提出了“地下井工厂”的创新理念。他解释,地下井工厂是为能源矿藏开发建立的地下工厂,以立体化、多功能、多井型丛式井为基本特征,区别于传统地面工厂,其设计建设涉及选址、设计、建设、生产使用等多个关键工程环节,对页岩油气、稠油、深层煤矿等非常规能矿的绿色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说明工厂化开发的实践应用,高院士介绍了大位移井与丛式井开发模式,该模式已在油气田高效绿色开发中广泛应用。针对我国四川盆地复杂的地表与地质条件,高院士提出丛式水平井工厂化开发方案,通过科学布局井位,实现了节约土地、安全环保、降本增效的目标;在深部煤矿开发领域,他指出我国亟需探索深部煤炭与煤层气一体化绿色开发模式,并分享了基于复杂结构水平井的“地质-钻井-完井-增产改造”一体化技术方案。此外,高院士还介绍了煤炭地下气化技术,通过注入氧气与水蒸气,可将煤炭转化为气态能源,为深部煤炭资源开发提供了新路径。
报告第三部分,高德利院士聚焦非常规钻采技术创新,系统梳理了定向钻井、井下电加热转化、连续管技术、分支井侧钻改造、现代完井与增产等关键技术突破。在报告的结语部分高德利院士指出,“双碳”目标意义重大且任务艰巨,需要探索能源与关键矿产高效绿色开发路径。结合国内矿产资源情况,非常规能源矿藏原位转化与绿色高效开发利用对实现“双碳”目标、保障能源安全意义非凡,其经济社会效益显著。而先进的地下井工厂是其关键基础设施,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建设很重要。要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以创新驱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保障能源安全并实现“双碳”目标。
报告尾声,宁院长对本次学术分享进行总结。他高度评价高德利院士的报告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价值。他表示,希望在场师生能以此次报告为契机,结合自身研究方向,进一步探索能源开发技术与装备创新路径,为我国能源绿色转型与安全保障贡献力量。
在随后的交流提问环节,师生们踊跃发言,围绕“钻探技术”“地下井工厂建设中管道材料维度的优化路径与技术探索”等问题与高德利院士展开深入探讨。高院士耐心解答每一个疑问,分享了自己的科研经验与思考方法。现场互动氛围热烈,师生们纷纷表示,此次报告不仅收获了专业知识,更激发了对能源领域未来发展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本次学术报告的成功举办,为我校师生与行业顶尖专家搭建了优质的学术交流平台,进一步推动了资源能源领域前沿技术与装备科研成果的传播,对促进地质-工程-装备一体化科研攻关和相关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通讯员 颜琳 审稿人 宁伏龙 瞿祥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