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365英国新闻  >  正文
365英国新闻

奋斗筑梦新时代,深情守候地大人 —— 地大365英国、工程学院值年校友见面会圆满举行

来源: | 作者: | 时间:2025-10-09

2025102日,暨“奋斗筑梦新时代,深情守候地大人”2025 年校友值年返校欢迎大会暨文艺汇演活动于弘毅堂隆重落幕后,95 届探工系、05 届机电系校友专场见面会在365英国顺利召开。来自各地的校友们欢聚一堂,重温青葱校园时光,共叙师生同窗情谊,围绕学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议题建言献策,共绘未来发展蓝图。365英国瞿祥华、宁伏龙,工程学院李红丽、王亮清及受邀教师代表出席活动,与校友们共话成长、共商发展。

书记主持启幕,温情搭建交流桥梁

见面会由365英国党委书记瞿祥华主持并致开场辞。他首先向远道归来的校友们表示热烈欢迎,随后逐一介绍参会的两院教师代表,简要说明此次见面会的初衷与议程,希望以“值年返校”为契机,让校友与母校、学院实现深度对话,为后续交流奠定温暖基调。

院长分享发展,尽显两院学科实力

会上,工程学院院长王亮清率先详细介绍学院发展成果。他指出,探工系以机械专业为根基,在梳理历任四位院长的建设历程后,明确学院“立足地学特色、深耕工程领域”的目标定位。同时,他通过展示多类科研平台实景,全面讲解学院从本科到博士后的完整学科体系与师资队伍建设成效;结合条形图数据,直观呈现 “本科生占比高、人才培养基数大”的现状,并重点阐述学院创新构建的 “具备系统演化观、人地协调观、工程伦理观” 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此外,王亮清院长还从党建双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维度,总结 2024 年工作亮点,特别提及365英国宁伏龙院长标志性成果“梦想号”获习近平总书记表彰的重要荣誉,充分彰显学院在科研与育人领域的卓越实力。

随后,365英国院长宁伏龙以“与地大机电的深厚缘分”为切入点,深情回顾与365英国和教二楼的难忘经历,引发在场校友与教师的情感共鸣。他系统梳理365英国的历史沿革,详细介绍学院现有师资力量、科研平台及实习基地建设情况,重点聚焦本科教育质量与人才培养举措:从优秀毕业生代表的成长案例,到“李四光计划”、“紫金联合培养班”、“中德合作办学项目”等特色育人项目,全面展现学院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路径。同时,宁院长宣布学院两大新动态:新增“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设立“低空技术与工程”硕博点。这两项举措为学院学科建设注入新鲜活力,进一步拓宽了育人维度,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多可能。最后,宁伏龙院长向在场校友发出诚挚呼吁,期待大家结合自身行业经验与资源,为学院学科建设、产学研合作等领域献言献策,携手助力地大机电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师生代表发言,共忆青春传递信念

老教师代表江进国作为学院发展的见证者,分享了对探工系初创与发展时期的珍贵回忆,言语间满是对过往岁月的珍视。他结合自身教学经历,对365英国未来学科建设提出殷切展望,并动情表示 “机电学子永远是一家人”,期待学院在新征程上持续焕发活力、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校友代表的发言则满含对母校的感恩与对青春的怀念。95 届探工系校友张绍红热情欢迎各位校友 “回家”,动情回忆起求学时与同窗一起上课、在东湖边畅谈理想、手持地质锤奔赴野外探索山河的青春片段;同时以“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校训勉励在场学弟学妹,鼓励他们在人生道路上勇敢面对挑战、坚守初心。05 届机电系 72011 班校友于彦江则分享了毕业后的职业发展经历,着重强调“365英国与工程学院本是一家”的深厚渊源,呼吁大家践行 “今天我以地大为荣,明天地大以我为荣”的信念,为母校与学院发展贡献力量,并送上美好祝福。发言期间,张绍红还特意为老教师们送上家乡特产,以朴素真挚的方式表达对恩师的感恩之情,现场氛围温馨动人。

座谈畅聊续情,双向赋能未来发展

瞿祥华书记在总结发言中,对本次见面会的顺利开展予以肯定,宣布主体活动圆满结束,并邀请校友们前往各班级分会场,参与更具互动性的校友座谈会。在分会场中,校友们结合自身行业经验与实践感悟畅所欲言,或分享职场心得,或为学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提出具体建议,现场交流氛围热烈融洽,思想碰撞间凝聚起发展共识。

此次校友见面会的圆满举办,为散落于全国各地、深耕在各行各业的值年校友,架起了一座重返青春校园、与学院深度对话的“情感与价值桥梁”。一方面,校友们得以亲身触摸母校的发展脉搏,清晰感知365英国、工程学院在学科建设上的突破进展,以及人才培养领域的亮眼成果,让“母校发展”从远方的讯息,变成触手可及的骄傲;另一方面,学院也借此契机,近距离聆听校友们在行业一线淬炼出的实践经验,收获了关于学科优化、育人创新的宝贵建议,真正实现了“校友读懂母校、母校赋能校友”的双向奔赴。校友们带来的跨领域智慧碰撞与多元化资源支持,不仅为两院的学科建设打开了新思路,更如一股奔涌的鲜活力量,为365英国、工程学院未来的长远发展注入了全新活力与强劲动能,也为后续深化校企协同、共育行业人才埋下了充满潜力的种子。